汽車制造界富士康 代工皇帝麥格納斯太爾
【太平洋汽車網 文化頻道】新一代奔馳G級(W464)上個月曾在北京車展亮相,新車在本月已正式投產。奔馳官方放話,新G級的重點投放市場就是中美兩國。
諸位公子在吹噓自己車展已下訂G級時,可以說是G級又大又硬跟自己很相襯,可千萬別說因為中了這車是德國原裝進口的毒。因為G級誕生的30年來,從未在奔馳的德國工廠量產,甚至G級都不是奔馳工廠的出品,而是代工的。嗯,鬧了半天,這個又大又硬的家伙不是親生,而是代孕的。
不要覺得代工的G級就不硬了,同一個代工廠,出品的還有MINI COUNTRYMAN(R60)、寶馬5系(G01)、捷豹E-PACE、捷豹I-PACE等眾多品牌的重磅車型,工廠年產近20萬輛車。這個號稱汽車制造界的富士康工廠便是位于奧地利格拉茨的麥格納斯太爾工廠。
麥格納斯太爾的奧地利格拉茨工廠最早可以追溯到1864年,這個時候卡爾·本茨可能才剛大學畢業,離奔馳的誕生還有幾十年。剛開始公司名為Josef und Franz Werndl and Company,主營是槍械。并且公司首個移動出行的業務還不是汽車,而是自行車。
不得不說這個造槍廠有眼光,一戰的爆發令其賺得盆滿缽滿。不過根據日耳曼條約,斯太爾工廠被禁止再造武器,這家廠也終于進入正題——造車了。
斯太爾廠子一開始造車沒經驗啊,于是找來了大神Hans Ledwinka。這貨想必大家都不認識,的確他的作品并沒有流傳至今,但有兩家廠子抄襲他的作品流傳至今了,便是大眾甲殼蟲和保時捷跑車(沒錯就是抄襲,后來因此狀告大眾還贏了官司)。后置后驅,風冷,水平對置發動機,青蛙眼,流線型車身,這所有甲殼蟲的經典元素都是Hans Ledwinka作品Tatra T87最先出現的。
1920年,斯太爾廠的第一臺車誕生。接著在1926年,公司更名為Steyr-Werke AG。而為了避開日耳曼條約繼續經營槍械業務,就把這部分的業務獨立成Steyr Mannlicher公司,與中立國瑞士的工廠合作生產槍械。
不久后,戴姆勒終于來了。1934年,Steyr-Werke AG與奧斯特-戴姆勒-普赫合并成為斯太爾-戴姆勒-普赫(Steyr-Daimler-Puch)。這為日后G級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作為一家奧地利的工業企業,二戰免不了被希特勒拿來生產軍工產品,出品包括了汽車和飛機發動機,還有步槍/機槍。同時這家也是第一批獲批能招收集中營囚犯來增加勞動力的工廠。
斯太爾靠著一戰二戰完成了原始積累,戰后大力發展旗下的汽車業務,開始研發重卡和拖拉機。乘用車業務也沒落下,斯太爾獲得菲亞特的授權生產車型并掛自己的標賣,這款車用了菲亞特的外殼和斯太爾的引擎,名為普赫500。
大家都知道,G級的誕生是因為伊朗國王的訂單。而奔馳在戰后已經不產越野車了好多年了,業務早已生疏。為了設計出G級,所以找到了同為戴姆勒集團旗下有重卡和拖拉機業務的斯太爾-戴姆勒-普赫。
為了錢,兩者開始了基情燃燒的歲月。在這段美好時光中,奔馳負責車型的設計和測試,斯太爾·戴姆勒·普赫則負責所有與生產制造相關的事務。1974年,原型車已經開始路試。G級這個字母是源自德語越野車(Geländewagen)。
斯太爾為了生產G級,奧地利格拉茨的工廠隨之誕生。一起準備就緒時,下單的伊朗國王政權卻被推翻。奔馳總不可能讓新任伊朗國王當接盤俠,為了回本,奔馳和斯太爾迅速調整策略,一方面繼續向各國軍方推銷新車,另外一方面則加緊開始民用版本的改造計劃,做到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一開始時,G級(W460)民用版在奧地利本土、瑞士和東歐市場甚至沒掛奔馳標,而是采用普赫品牌。雖然伊朗政變沒了訂單,德國軍方……德國不允許有軍方,但奔馳還是成功地把G級打進了澳洲軍方的采購名單。
同一時期,斯太爾出品的可不只有G級進入了軍方采購名單上,另外還有一件比G級更吸引軍方的東西。可別忘了,斯太爾可是有槍械廠的,這家工廠當時研發出了StG77這款劃時代的產品,出口版叫AUG-“Armee Universal Gewehr”(通用陸軍步槍)。
從誕生至今,StG77裝備在了超過24個國家的軍隊里。另外這槍人氣這么高,少不了電影游戲的推波助瀾,代表作就是《國產凌凌漆》和《CS》系列。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