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嚴”的國六難倒了消費者和學渣車企
對消費者來說,最糾結的是莫過于在國六的過渡階段,該選擇降價讓利的國五車型,還是終端無優惠甚至售價更高的國六車型?其實無需太過糾結,兩者之間必有利弊,就視乎消費者的購車用途和期望。
●買國五VS國六 誰更明智?
就像一臺新iphone上市后,一撥人會奔著最新的技術而來,不管家里是否有礦,嘗鮮了再說;而另一撥人會選擇入手上一代的降價機型,他們更看重性價比。我們不能主觀單一地評價這兩者的消費決策誰最正確,畢竟消費需求和心理預期都不一樣。同樣地,國六與國五車型也一樣,前者擁有更高的汽車使用壽命和流通性,而國五車型則有經銷商清庫存的降價讓利優惠。能結合自己的需求和權衡利弊,作出的選擇就是明智的消費決策。
●國五車型優惠力度大 保值率其實差異不明顯
目前來看,國五車型保有量十分大,而且排放水平也比較高,并不會影響未來較長一段時間的行駛,再加上降價促銷等誘人條件,在距離7月1日不到2個月的時間內,不失為各位剁手買車的絕佳時機。至于汽車使用壽命、保值率方面的缺點,其實都不是購買國五車型時需要太過顧慮的問題。
在消費者最關心的限行方面,根據環保部公布的《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如果現在購買國五車型,在2025年7月1日前,依然沿用國五標準進行檢驗,意味著至少未來6年內,排放和限行問題都不會成為你的顧慮。
即使是過了2025年,報廢與限行都還會與全國保有量掛鉤,2017年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到3.1億輛,國一及以下車型占3.8%、國二車5.5%、國三車21.2%、國四車47.5%,國五及以上車型為22%。其中,國四、國五占據近70%份額,要讓如此大的體量短期內消解并不可能,即使是更為陳舊的國三車型,全國范圍內現時也沒有針對國三私家車的限行政策。
其次是關于保值率問題,影響汽車保值率的因素較多,包括車價、品牌、車況、保有量、故障率等等,而排放標準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所以并不會對國五與國六車型保值率造成巨大差距。
●國六車型成大勢所趨 減少后顧之憂
與手機領域不一樣,汽車可是僅次于商品房的大宗消費品,而國六標準是決定汽車在未來道路行駛的合法地位。如果從技術、長遠的預期壽命以及保值率來看,消費者更多地應該考慮國六車型,盡可能減少后顧之憂。
從上面數據來看,市面發動機硬件上大多都可以滿足國六標準,部分車企會選擇改進尾氣處理來滿足國六標準,常規套路就是加強顆粒撿拾、改進燃料噴射方式、改進ECU電控單元等等,不少豪華品牌則要簡單粗暴些,選擇拋棄高功率發動機,比如即將上市的新款奔馳E級和奧迪全新A6L就取消了V6發動機。
國五向國六改進的方法不同,對車型的動力和油耗都有不同影響,有的品牌選擇削減現有機型動力,以滿足排放要求,比如凱迪拉克新CT6 2.0T。整體而言,大排量和性能趨向的車型總體更受負面影響。所以,選擇國六車型時還需結合能耗、性能改變、價格來權衡。綜上所述,國五還是國六?相信屏幕前機智的你會有自己的答案。
國六將至,車企望而生畏,經銷商壓力山大,日子可是一天比一天難過,好處是倒逼著汽車市場往精品化的迭代進步,特別是對自主品牌來說,在國六排放標準提前實施,以及雙積分政策、補貼退坡、車市下行等大環境下,不進則退的道理正提醒著自主品牌需要加緊技術研發,完善產能調整以及技術的快速切換機制,如其被動地接受政策變化,倒不如主動地謀求技術的進步,畢竟國六標準“退休”后,還有國七、國八……(文:太平洋汽車網 曾惠君)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