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需謹慎 驚險視頻帶你了解輪胎排水性
【太平洋汽車網 用車頻道】進入五月,南方開始進入了多雨的季節,連續多日的全天候不定時暴雨使得廣州已經進入看海的節奏了。在陰雨綿綿和預料不到的陣雨天氣中駕駛,會比平時多出有關能見度、剎車制動距離、輪胎的抓地力等安全的制約因素。而在近期也頻繁出現車輛在高速行駛失控、剎車制動距離變長導致交通事故等情況。那么究竟輪胎在濕地行駛和干燥路面行駛有什么區別,下面我們來聊一聊這方面的安全知識
![]() | 體驗讀圖模式 |
● 雨天行駛中常見的兩種事故
視頻一:雨天追尾
首先看看雨天行駛時,因為地面濕滑而導致的制動距離變長引發的交通事故視頻,幸運的是視頻中車速較慢,只是發生小刮擦。而且在碰撞發生后雙方立刻將車輛挪到路邊,協商解決,防止了二次事故的發生,值得一贊。
【雨天追尾事故】
視頻二:雨天高速公路失控
視頻中的車輛車速較快,車主長時間駕駛,并且開啟了定速巡航,當左前輪遇水坑時,車輛失控。車主想把方向盤抓回來,把方向盤打了右一點,同時帶了一點剎車。后面就直接甩了車主也說不清當時的狀況,全靠感覺。幸運的是當時高速公路上沒有其他車輛,而且車輛也沒有碰到護欄,車主和車輛都毫發無損。但是經過這次的經歷,想必車主也心有余悸。
【雨天高速失控視頻】
或許不少司機有過和視頻二中的經歷,在瓢潑大雨中高速行駛或沖過公路上的積水區時,突然感覺像是在水上滑行一樣,雖然時間不會很多,但那種完全失去控制的感覺讓人心有余悸。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水膜滑行現象。下面我就向大家科普一下雨天行駛中輪胎的排水性。
● 雨天制動距離為什么會變長?
一般來說,駕駛員大多不愿意也不善于雨天出車。這是因為他們知道雨天的公路路面附著系數不到干燥鋪裝路面附著系數的一半,制動力等也隨著系數變小而降低,因而車較易打滑,且制動距離也相應變長。
附著系數是指輪胎在不同路面的附著能力大小,也就大概相當于摩擦系數。附著系數高的路面,車子不容易打滑,行駛安全;附著系數低的路面,車子容易打滑,比如雪地,冰面等等。
各種路面上的平均附著系數 | ||||||
路面 | 峰值附著系數 | 滑動附著系數 | ||||
瀝青或混凝土(干) | 0.8-0.9 | 0.75 | ||||
瀝青(濕) | 0.5-0.7 | 0.45-0.6 | ||||
混凝土(濕) | 0.8 | 0.7 | ||||
礫石 | 0.6 | 0.55 | ||||
土路(干) | 0.68 | 0.65 | ||||
土路(濕) | 0.55 | 0.4-0.5 | ||||
雪(壓緊) | 0.2 | 0.15 | ||||
冰 | 0.1 | 0.07 | ||||
制表:太平洋汽車網 |
從上表可以看出,濕地的附著系數都會比干地的附著系數要低,而車輛的地面制動力大小與附著力有關(也就是抓地力),因此當車輪處于半滑動半滾動狀態時,地面附著系數可以達到最大,即制動力可以達到較大,此時的側向穩定性也較好。當車輪完全抱死無滾動時,地面附著力有所下降,而側向穩定性為零。極易出現側滑和甩尾現象,容易造成事故。
而汽車制動時,車輪的制動力與地面附著系數有關,附著系數減少,制動力也就相對減小,制動時的制動距離也就相應增加。
當車輛行駛在附著系數較低的路面時,減少事故發生的主要方法就是降低車速。
● 雨天高速行駛為什么容易失控?
1、水滑現象
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駛時,因輪胎與路面間的積水不能排除,水的阻力會駛輪胎上浮,嚴重時會產生“水滑”現象。在這種高速行駛狀態下,輪胎與路面便失去了摩擦力,汽車陷于無法控制的危險境地。如果輪胎花紋槽溝變淺,或汽壓低時,更容易產生這種現象。
下雨會使路面產生積水,汽車在行駛時輪胎會與路面之間產生水膜效應,簡單來說就是雨水在輪胎和路面之間形成一層薄薄的水膜。
如果此時輪胎的排水性不好,就會使輪胎貼合不到地面,而從積水的水面上飄過,這樣就造成了方向猛然失控,積水也會對輪胎的運動產生阻力,造成向積水一邊猛拉方向,就容易出現交通事故。
汽車出現“水滑”時的車速成為臨界車速。臨界車速因輪胎氣壓、輪胎觸地部形狀和摩損程度、積水路面的水深、車重、路面狀態等不同而各異。
也就是說汽車在不同積水深度所相對應的不同臨界車速均會產生“水滑”。同樣,空載車輛比重載車輛產生水滑的可能性要高。“水滑”現象可以通過控制汽車的行駛速度得以避免。汽車在雨中或在積水路段行駛,如果你感覺到轉動方向盤時用力變小,應機敏地意識到這是可能發生“水滑”的危險信號,此時要把車速降到安全行駛速度以下,以確保安全。
更多用車頻道文章請點擊以下鏈接查看: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