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汽車如何控制方向?

最早的汽車是用舵來控制方向的,控制桿連接在方向舵上。在汽車誕生初期,仿照馬車和自行車的轉向方式,人們通過操縱桿或手柄使前輪偏轉,不過這種方式操縱費力且不可靠。后來,有修理工人偶然砸出有坡度的轉向柱,逐漸演變成如今常見的方向盤。此外,早期還有艾克曼轉向等原地轉向技術。從用舵轉向到方向盤出現,汽車方向控制方式不斷演變,變得更加可靠和便捷 。

最初以舵控制方向時,連接方向舵的控制桿雖能實現轉向功能,可底盤產生的震動會直接傳遞給駕駛者。這不僅干擾駕駛者對方向的精準把控,劇烈的震動還會影響駕駛者的視線,在行駛過程中埋下諸多安全隱患。

而仿照馬車和自行車轉向方式的操縱桿或手柄,操作起來十分費勁。想象一下,駕駛者需要花費很大力氣去掰動操縱桿,才能讓前輪實現較小幅度的偏轉,在遇到緊急情況時,這種遲緩且費力的轉向方式,常常導致事故發生。

艾克曼轉向技術則是另一種獨特的嘗試。1817 年英國機械師喬治·艾克曼發明的艾克曼轉向機構,通過巧妙設計連接桿和轉向連桿,實現了車輛的轉向。這種原地轉向技術為早期汽車轉向提供了新的思路。

至于那個偶然砸出的有坡度轉向柱,堪稱汽車轉向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當時修理工人意外砸出的傾斜度,在后續的發展中逐漸優化,最終演變成如今我們熟悉的方向盤。早期的方向盤設計簡單,多由木材或金屬制成,外觀類似船舵。隨著時間推移,它不斷進化,20 世紀初出現折疊方向盤,如今更是集成了控制車載音頻和信息娛樂系統等多種功能。

汽車方向控制方式從最初的用舵、操縱桿,到如今功能多樣的方向盤,這一路走來歷經無數創新與改進。每一次變革都凝聚著智慧與心血,讓駕駛變得更加輕松、安全和便捷,也推動著汽車行業不斷向前發展。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捷達VS5
捷達VS5
8.79-12.19萬
獲取底價
風云T9
風云T9
12.99-19.39萬
獲取底價
紅旗HS3
紅旗HS3
14.58-19.58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汽車噪音大并不一定意味著車輛存在質量問題。汽車產生噪音的原因復雜多樣,發動機噪音可能源于冷啟動時油壓建立問題或零件故障,也可能是未按時換機油、積炭過多等日常使用因素;輪胎噪音多因胎面空氣流動、老化變硬;風噪由車身氣流變化產生;底盤噪音則可能
汽車前束的標準值一般在0~12mm之間。汽車前束,簡單來說,是指前輪前端面與后端面在汽車橫向方向的距離差,這一設計意義重大,能夠消除車輪外傾帶來的不良后果,確保汽車直線行駛的穩定性以及轉向輪自動回正。不過,一般車輛前束值建議不大于8mm,且
吉利商務車的內飾舒適度相當不錯。前排座椅材質優良、調節功能豐富,支撐性與包裹性佳,軟硬度恰到好處;第二排座椅同樣舒適感滿滿。中控臺配備的 12.3 英寸懸浮式智能寬屏與黑色鋼琴烤漆按鍵相得益彰,盡顯簡潔大氣與科技豪華。而且車內材質選用講究,
燒機油不一定完全是汽車質量問題。發動機燒機油成因復雜,涉及多個方面。活塞環與氣缸壁間隙過大、活塞間隙過大等可能與發動機制造或老化有關;但機油品質不佳、機油加注過多、氣門油封磨損老化等,并非發動機本身質量問題。此外,使用劣質機油、燃油品質不同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